2024-11-14 03:40:13 | 591考研网
议大家结合实际做好对比,毕竟两者各有利弊,下面我们来看下这两种读研方式究竟有哪些不同?
一:所需花费
国内:虽然大部分改革高校都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但总起来讲还是变相地使读研成本大幅上升。部分大学的自费研究生收费情况发现,一般的年学费在6000元-10000元,像北语是9000元/年,武汉大学是11000元/年,浙大10000元/年,人大15000元/年……如果一个月生活费等日常开支按800元/月计算的话,一年的总花费保守估计也大约在2万元左右,在上海、北京、广州等高消费地区,这个数据还要更高。
考研期间的所需花费例如参加辅导班,买各种辅导材料,一般在2000元左右就能搞定,如果考外地高校的研究生,一般需要到校听一些专业课,或者联系导师等,这部分费用无法具体计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国外:出国读研的费用根据留学国家的不同有很大差别!总起来讲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走高使留学费用大幅“跳水”,工薪家庭留学不再是梦想。比如:德国目前对国际学生还可继续享受同国民一样免学费的待遇,留学生只需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就可以;如果去法国公立院校就读,3年总花费(学费+生活费)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韩国首尔地区一年总花费大约5万元人民币,韩国政府和韩国各大公司财团有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奖学金政策,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甚至可以获得学费全免的优厚待遇;俄罗斯读研的性价比非常高,一般每年在5-7万元人民币;到荷兰读硕士的费用学费加生活费每年总共10-13万人民币左右;澳洲读研的费用现在仅为12-18万左右;新西兰的留学费用也降低到了8年前的水平;原来一向被认为最贵的英国和美国,如今情况也有很大变化,在英国读研的总体花费缩水了三分之一;美元的汇率虽然没有降低很多,但由于经济不景气、物价下降,在美留学的生活费相应的有所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打工是几乎每个留学生都有的经历,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在周围同学都积极争取打工机会的大环境下,留学生们也会在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上或者在社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打工机会,会减轻不小经济上的压力。
二:所需时间
国内:学制2-3年,以3年居多。
国外:国外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对大多数学习应用型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1-2年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丰富,没有任何时间上的浪费。能早1-2年就业,无疑将比同龄人领先一步。
三:成功难度
国内:一般的考生从大三开始专注于考研的考前准备,有些学生则一入校就开始做准备了。虽然目前复试权重在逐渐加大,不过笔试分数依然是必过的第一关,依然是“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国外:国外读研一般都是申请制,只要具备本科学位,都可以申请。对语言要求很明确,英语系国家至少要有雅思、托福、GRE的成绩,去小语种国家也有考级要求,或者必须要读够一定学时的语言,具备这个国家的语言基础。如果没有语言成绩,就需要到国外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这项花费不菲。海外大学比较注重本科阶段的平均绩点成绩,一般好一点的国外大学要求中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的平均绩点是3.0,也就是平均每一门功课的成绩是80分以上,非重点大学的学生的绩点是3.5以上,也就是平均成绩在88分以上。如果你能在国内考取211工程院校的研究生,那么你就有能力申请到世界排名前一百的“牛校”,这绝对不是空想。 591考研网
四:所获能力
国内:研究生培养“一锅烩”在我国高校已是不争的事实,扩招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多了,老师相对少了,研究生只好上大课,大课堂剥夺了研究生说话的时间和权利,很难进一步随堂发问、质疑甚至批评,这与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已经背道而驰。《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2005~2006)》显示,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的质量在下降。刚刚评上的教授、副教授就开始带博士、带硕士,一个导师带十多个博士、几十个硕士绝不是个别现象,导师不认识学生已属正常。导师自己是“有方向,没思想”,“有文章,少创意”,对学科前沿成果、发展趋势若明若暗。以其昏昏,如何能带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生呢?
国外:师生比与学校培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先来看一组数据,哈佛大学学生18273人,教师2278人;斯坦福大学学生13354人,教师1325人;普林斯顿大学学生6294人,教师822人;康奈尔大学学生18240人,教师1617人……世界大学排名、诺贝尔奖得主、科研经费储备、教授科研成果发表等考量参数,国内外院校更是天差地别。国外的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水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更高的含金量。
五:职业竞争力
国内:在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让其中一部分继续留在大学里深造,暂时把就业问题回避,等形势好转再让他们就业,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事实是,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理智,能用高职生的绝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绝不用硕士生,国内研究生培养体制下制造出来的只是披着高学历外衣的“毛胚”,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使这些“毛胚精英”无用武之地,不上不下的尴尬状况在近几年不会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将更恶劣。
国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任何一个国家的就业都不乐观,失业率也在攀升中,但两年后就业肯定会比眼下的环境要好一些。同时,为吸引人才目前很多国家的移民政策也更加放宽了。比如现在在德国毕业工作3年就可以申请长期居住、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移民;英国给毕业的留学生也放宽了工作签证的时间,由1年增加到2年,工作满5年也可以申请移民。
如果选择回国就业,含金量高的洋文凭肯定要比土文凭有更多优待(看一些银行、电视台包括公务员的招聘条件就知道了),就是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可能也得排在你之后。抛开文凭不说,起码可以过了当地的语言关,在国内做对外贸易中的翻译,文化交流或牵线搭桥的工作,无疑是有优势的。
网页链接
591考研网(https://www.591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计量学院研究生招收非重点院校学生吗的相关内容。
我是计量学院学生,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招的,而且第一志愿报我校,考进的话免学费,还发生活补贴。毕业后考研和在校生考研有什么区别?1、考研场所不同通常来说在校考生可以直接选择在校内上自习,而毕业后再考研究生的话,考研场所的选择上比较多样,可以是出租屋内,也可以在高校内。在校生可以直接住在宿舍,一般也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是毕业考研究生的话,只能是在高校附近租房子或者是租学校床位,每月的房租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且因为晚自习会上到较晚,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2、考研的
警校毕业的和社会招警的警察有什么区别?本人社会招警,当上了警察里面最辛苦的职业——刑警。去公安局报到那天很多情况都会被打乱重分,一般都是去派出所,我当时找了不少关系去了刑警队,现在想想真是太年轻了,去网安、办公室他不香么?社招基本上就是派出所上班,警校生毕业考得好就可以挑选很不错的岗位,考得不好基本上偏远地区派出所,农村的也基本上都去的是考得不好的,很现实。社招警察的日常
a区和b区考研有什么区别考研A类和B类是根据考研分数线划分的,主要的区别在于所处地区,教育资源,竞争资源,分数线,考研调剂等方面,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进行选择。扩展知识:所在区域不同:a类院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b类院校主要是在西部地区;分数线不同:a区分数线高于b区;调剂政策不同:a区可以调剂b区,b区不能调剂a区。一、所在区域不同a区:含北京、天津、
考研国家线和院校线有什么区别?考研国家线和院校线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考研”)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考生录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1.考研国家线考研国家线,又称为“国家分数线”或“全国分数线”,是由中国教育部根据全国范围内的考研成绩情况统一划定的最低录取标准。这个分数线是所有考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报考
考研国家线和学校线有什么区别考研国家线与学校线是考生成绩评判中的关键指标。国家线是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基准分数线,由教育部门统一发布,一般在每年的3月底或4月初,是考生能否进入复试的基础门槛。只要考生的总成绩超过国家线,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国家线的公布会引起广泛关注,是决定考生复试资格的关键因素。相比国家线的固定性,学校线更加灵活。学校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需求和生源
考研国家线和自划线有什么区别考研国家线是针对除了34所自划线高校以外所有招生单位的最低要求,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类复试分数线。国家线由教育部门根据国家发展需求、专业人才供需情况等统一规定。而自划线是指教育部审批的部分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决定的分数线,不强制参照国家线。这些学校可以根据招生计划和报考情况制定录取标准,其分数线通常高于国家线。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自划线
考研学校线和国家线有什么区别考研学校线和国家线的区别如下:考研国家线:考研国家线即全国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是基础分数线,过了这条线才能参加考研复试。考研国家线划分为A、B两类,A类分数线最高,其次是B类地区。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般相差2—10分。如果考生成绩有一科或者总分不过国家线,那么就意味着此次考研失败,也没有机会参
考研国家线和录取线有什么区别?录取线应该是指院校线。首先明确这是两条线,这两个的不同比喻一下就是,假如你在跑步,跑到500米是过了国家线,就跟及格线的一个意思,证明你有资格上研究生。过了500米以后就是冲校线,校线因为是各个院校自己划的线(这个线是根据每年报考学生的数量、录取数量、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的),所以院校之间差距会比较大,比如说水平稍差的学校或者专业或者比较冷门的学校专业
2024-01-19 05:16:25
2024-04-28 08:18:01
2024-05-11 17:21:10
2024-03-31 20:30:05
2024-03-31 11:56:55
2024-03-31 11:21:56